投資要點:
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正處于加速期,儲能市場需求空間廣闊。雙碳背景下,我國新能源裝機量和發電量不斷提升,發展動能強勁。短期來看,光伏和風電屬于不穩定出力電源,對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帶來挑戰;長期來看,消納問題會成為制約新能源發展的關鍵。提高靈活性資源占比是新能源良好發展的支撐和保障,其中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推手,在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都發揮重要作用。在我國,大儲占比超過95%,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23年國內儲能在政策面和基本面雙重推動的作用下,有望迎來量利齊升。政策端,我國出臺多項具有實際利益推動作用的儲能相關政策,政策著眼點落在了儲能發展規模、儲能發展經濟性、推動新型儲能技術發展等各個方面,為我國儲能行業發展保駕護航;基本面上,上游原材料產能持續擴張,硅料和碳酸鋰價格均開始見頂回落,硅料價格有望進一步下跌,上游成本的壓縮有望促進下游需求的快速提升,大儲經濟性有望提升。預計2023年國內儲能需求達到15GW/31.9GWh,同比增長146.3%/166.6%,其中大儲需求為13.3GW/28.5GWh,同比增長144.6%/165.7%。
各類儲能技術加速發展,各具特點互為補充。抽水蓄能是我國占比最大的儲能技術形式;鋰離子電池技術和產業鏈均相對成熟,具有高性價比在儲能領域加速滲透;鈉電池技術基于鋰電池,綜合性能優異,國內包括寧德時代、中科海納、傳藝科技等諸多上市公司積極推動鈉電池產業化進程,鈉電池技術有望在2023年迎來產業化元年,搭乘儲能發展東風獲得迅速發展;全釩液流電池具備安全性高、擴容性強、循環壽命長、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的特點,在長時儲能領域大有可為,有望在儲能領域快速增長。
投資建議:尋找長期發展格局具有確定性的環節及業績具有確定性的公司。大儲面向運營商、發電企業或是電網公司,下游更加注重收益、成本及安全性等問題,大儲具有電力設備屬性,行業存在先發優勢,尋找長期發展格局具有確定性的環節,看好儲能產業鏈的集成商及電池環節,此外大儲系統集成技術路線逐漸被拓撲方案替代,建議關注1500V集中式技術方案及分布式方案供應商仍具備核心地位,高壓級聯技術憑借其低成本、高效率優勢有望在電網側、新能源配儲端快速滲透,關注具備技術、訂單和運維經驗的企業將享有先發優勢;同時建議關注大儲熱管理企業和消防企業;尋找大儲業務占比含量高的標的,看好業績訂單具有確定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