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南公司承建的湖北宜昌楚能新能源鋰電池產業園項目一期正式封頂。
楚能新能源(宜昌)鋰電池產業園項目總投資約600億元,是當前宜昌規模最大的招商引資和產業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稅收6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0000個,同時助力宜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崛起,賦能湖北萬億汽車現代化產業高質發展。
其中一期項目占地6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電芯生產車間、研發試制車間及配套用房等32棟單體建筑。項目一期工程于2022年8月19日正式開工。建設初期,項目團隊克服場地情況復雜的難題,快速啟動,以路為綱,分階段修建廠區永臨結合道路,為各項施工作業創造條件。作為大型廠房,項目具有“短平快”的特點,項目在施工中以計劃為主線,合理劃分區段流水,充分調動各方資源,逐項攻克預制構件吊裝、鋼結構吊裝、大體量混凝土澆筑、群塔作業等難關,形成各專業協調穿插、全面鋪開、遍地開花的火熱場面。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32棟單體全面結構封頂目標,即將進入二次結構施工階段。
元旦假期期間,項目現場熱火朝天,項目全體員工仍將堅守崗位。據項目經理楊立介紹,項目共有70余名管理人員、1400余名工人堅守項目,為完成3月30日研發試制車間試投產節點做準備。屆時一箱箱宜昌造的動力電池,將從這里走向全國乃至全球。
項目建設屢屢刷新“宜昌速度”,是夷陵區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對標國際國內一流,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展現。
在服務項目建設中,夷陵區實行一個項目由一個領導包保、一個專班推進、一個專員服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提供一對一“保姆式”精準服務,聚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打通“堵點”、解決“難點”、消除“痛點”,有效解決了一批要素保障問題,通項目服務綠色通道,實行審批單位駐點辦理、容缺審批和現場審批,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跑動,壓縮審批時間。
為了讓效果圖加快變成施工圖、實景圖,夷陵上線“項目全周期管理平臺”,將企業服務、項目建設全周期納入線上“云”管理,設立儲備庫、在建庫、重點庫、統計庫和“雙百”庫,通過數據賦能提高線上辦公精準調度,實現重大項目清單化、節點化管理,助推項目快開工、快投產、快達效。
“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夷陵區委書記肖鵬飛說,夷陵將錨定“630”達產目標,抓節點、搶進度,全力以赴服務項目建設,領跑項目建設“加速度”,并瞄準新能源電池上下游,繼續強鏈、補鏈、延鏈,在新賽道上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