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萬億元左右,比2020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一倍,實現倍增目標”,為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江蘇出臺了十年倍增計劃。
近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年營業收入增速力爭高于全省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兩業融合標桿引領示范典型、高質量發展領軍企業、高質量發展集聚示范區創建數量中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占比超過70%;到2030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萬億元左右,比2020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一倍,實現倍增目標。
為實現上述發展目標,江蘇《方案》從數字引領、融合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堅持開放合作等5個方面,形成了20個重點任務清單,每項任務都明確了具體任務單位。
政策扶持是第一步
所謂生產性服務業,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發源和根植于制造業,本身并不向消費者提供直接的、獨立的服務效用。有研究表明,生產型服務業發展程度提高1%,制造業效率可提升39.6%。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以實體經濟見長,實施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對于推動江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何雨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那么,系統性地布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政策扶持是第一步。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更高水平實現兩業融合,需要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何雨表示,要實施負面清單制度,放寬準入門檻,培育更多市場主體;要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非歧視性競爭政策體系,確保各類市場主體一律平等;還要創新金融服務生產性服務業的體制機制,讓生產性服務業能夠更為高效、便捷地解決發展中所面臨的資金需求問題。
不過,在何雨看來,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過程中,江蘇也會遇到挑戰和制約。
“兩業融合的深度與廣度有待提升,是當前主要的難點。”何雨說,“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于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融合要求,但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質量、業態、形態等方面與之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
“同時,生產性服務業所需要的創新創業型高端人才面臨比較大的缺口,成為影響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此外,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鏈創新鏈集聚程度有待提高,與江蘇高度發達的先進制造業集權相比,差距較大。”何雨進一步表示。
產業必爭之地
事實上,針對生產性服務業這一未來產業競爭的必爭之地,江蘇一直在積極推進。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江蘇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55%,2022年前10月,規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科技服務同比增長11.8%。
在地級市層面,生產性服務業也備受關注。
“最強地級市”蘇州更率先起跑,此前就提出打造“生產性服務業標桿城市”,高規格系統布局生產性服務業,目標到2025年突破萬億大關。
無錫則在深厚的制造業基礎上,經歷著一場“智改數轉”驅動下的產業轉型。其在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制定實施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加快金融、科技、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延伸。2022年,無錫還為3000家以上企業實施免費數字化診斷,推進1000家以上企業升級改造,打造1000個智能制造標桿,目標是到2024年,實現全市規上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
鎮江也在2022年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服務業新舊動能轉換。下一步,鎮江將按照江蘇《方案》要求,深入推動數字賦能產業融合,全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圍繞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聚焦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全面梳理相關領域重點服務業企業,切實加大服務力度,壯大數字服務業產業規模。
“隨著制造業數字化改造進程的加快、轉型升級的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在‘十四五’時期將迎來比較快速的發展。”財經評論員徐浩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其核心任務就是要不斷增強制造業的發展能力,在關鍵技術、核心產品環節補鏈、強鏈。”徐浩平進一步指出,這就迫切要求長期以來兩頭在外的制造業,要通過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實現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實現產業鏈高端化。因此,“十四五”時期要特別關注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化、專業化邁進。
各地謀局而動
除了江蘇,長三角其他省市也在加快謀局生產性服務業。
近日,上海14家單位入選第四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它們雖都是制造業企業,但圍繞制造提供的服務在營收中占比都已超過30%。
目前,上海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超過45個,已集聚4萬余家企業、50萬從業人員,其中3個功能區營收超千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實現營收總額2.13萬億元,同比增長6.5%。
2022年底出臺的《安徽省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體的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爭取達到1萬億元,并明確聚焦生產性服務業13個重點行業,實施六大專項行動。
而在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主導力量的浙江,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潛力更大。
“多年來,以數字貿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在杭州集聚發展,已經對浙江制造業的數字化改造產生了很大作用。”徐浩平分析指出,今后,順應城市產業發展規律,研發設計、會展營銷等高層次生產性服務環節將進一步在杭州、寧波等中心城市集聚,以服務于周邊及更大區域范圍內的企業。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浙江的主要中心城市,特別是杭州、寧波,在整個發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徐浩平認為,加快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在杭州等中心城市進一步集聚發展,是國家發展戰略意志的體現。“十四五”時期,城西科創大走廊、三江匯流板塊以及錢塘江創新帶等區塊將成為杭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場所,以此為浙江省乃至長三角產業集群的升級做好配套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