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廣東數字金融創新產業園(起步區)正式掛牌運營,這是全國首個數字金融創新產業園區。
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倪全宏、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秀彬、中山大學校長助理王帆等共同為廣東數字金融創新產業園(起步區)、廣州地方金融數字化基礎設施平臺及中大灣谷風險管理技術實驗室掛牌,拉開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金融產業集聚發展的序幕……
打造數字金融產業集聚高地
廣東省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大力發展數字金融等特色金融產業。近年來,廣州先后獲批國家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數字人民幣、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等一批金融科技及數字金融創新試點,是全國獲得數字金融領域改革創新試點最多的城市之一。
“中共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關于支持廣州市天河中央商務區建設‘四個出新出彩’示范區的行動方案》,明確將‘建設廣東數字金融創新產業園’作為廣東數字金融創新發展的一項‘重頭戲’。”倪全宏如是介紹。他強調,產業園要加強基礎金融服務和數字金融創新,堅持以“數字金融”為核心,通過數字技術將“金融+產業”深度融合,將數字金融企業、產業金融機構、期貨及風險管理機構集聚,并大力引入數字科技領域的央企、科技集團、頭部金融企業,以點帶面提升廣東金融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為廣東建設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區和廣州創建數字金融標桿城市的一張新名片。
2022年以來,廣州金融系統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扎實推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金融業支柱地位進一步凸顯,增速居各行業之首,對經濟社會貢獻度不斷提升,為全市穩住經濟基本盤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
“建設全國首個數字金融創新產業園區是廣州推動數字金融發展的又一重要抓手和重要載體。”徐秀彬表示,當前,廣州正積極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任務部署,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發展,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
培育產業數字金融發展動能
廣東數字金融創新產業園掛牌,是廣州打造“金融+科技+產業+生態+人才”全新金融生態圈的又一個里程碑式成果。通過整合各方資源,推動數字技術驅動金融和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數字金融創業、創新主體,釋放數據資源創新動能。
這其中,攻關核心技術是重中之重。中大灣谷風險管理技術實驗室是廣東數字金融創新產業園的核心研發引擎。對此,王帆表示,未來實驗室將主要從兩個方面推動產業園建設發展:一是推動“廣州地方金融數字化基礎設施平臺”的研發,依托國家金融科技重大項目,聯合國內外頂尖高校開展研發公關和示范應用,聯合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建設超算金融大數據系統,超算金融將通過平臺開展服務,提升產業園的基礎設施;二是設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籌建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推動產業園建成大灣區數字金融研發高地。同時,將培養更多高端的數字金融人才,并推動校友企業在園區設立研發機構,形成“科技+金融+產業+生態+人才”的產學研合作體系。
廣州市信貸綜合服務中心是產業園首批入駐企業,也是廣州金融發展服務中心重點打造的金融服務平臺。廣州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副總經理張子昱介紹,信貸中心專注于為企業提供首貸、續貸、轉貸等業務的政策咨詢、介紹、申請、辦理一站式服務,利用數字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服務等各類資源接入,有效促進金融服務“可視”“可比”,提升普惠金融運作效率,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截至2022年12月,信貸中心累計服務6253家企業,解決155.6億元的資金需求,有效節省企業85%以上的轉續貸融資成本。
構建數字金融產業鏈和生態圈
廣東數字金融創新產業園是以大灣區數字金融產業集聚地為核心,數字化產業、金融科技、數字金融為主導的全新金融生態圈,“金融、科技、產業”為三大核心定位,體現“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共生的引領性規劃理念,承載產業數字化、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和數字金融創新的核心功能,構建多元共生的復合生態系統。
其整體建設分為起步區和金融城園區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產業園起步區落地在天河區廣物中心,交通便利、商務氛圍濃厚,區位優勢明顯。起步區重點引進與數字金融有關的加速器、行業協會和國家級、省級重要數字金融機構及其聯合研發中心和實驗室等,著力打造“數字金融技術創新體驗區”“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區”“產業數字金融發展區”三大功能區。
第二階段,重點推進天河國際金融城建設,計劃2023年啟動相關工作。產業園正式建設后,將培育和引進一批數字金融企業、產業金融企業、期貨產業鏈企業、數字金融領域研發機構等,形成完整的園區和豐富的業態,助力廣州創建數字金融標桿城市,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