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產業投資專用門戶

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一路攀升 市場格局加速重塑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3-01-06 08:28中投網 A-A+

  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度及廣度都遠超預期的變革。專業人士如此評價:

  ●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提升,消費者的接受度也一路攀升,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正逐漸從政策驅動,轉變為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驅動,其深層原因是過硬的產品力。

  ●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需求,正在驅動全球車企轉型。

  ●中國汽車市場結構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大幅增長,而合資和外資品牌市場縮水,外資品牌光環不再。中國自主品牌依托新能源品類迅速崛起,對過往燃油車時代合資品牌主導的汽車市場格局形成了徹底的顛覆。長期以來,中國消費者樂于為國際品牌支付更高溢價,但如今國際車企的高溢價優勢正逐步消失。

  ●中國汽車業對全球領先水平的追趕乃至趕超,根植于新能源汽車的跨越式發展。這一彎道超車戰略在經歷多年跌宕起伏后,終于在駛向2030年的汽車行業競速賽上顯露鋒芒。

  ●中國車企正在帶來新一波電動車出海浪潮。無論是原材料領域還是動力電池的核心零部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都實現了全球領先,基于市場優勢和產業鏈優勢,中國汽車品牌也由此迎來了實現全球領先的歷史性機遇。

  在電動化、智能化推動下,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及消費者認知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演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目標超前完成,中國品牌對合資及外資品牌實現趕超,中國超過德國成第二大汽車出口國……這一年,無疑是我國汽車產業歷史上碩果累累的豐收年。

  滲透率一路攀升

  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自2021年開始加速,2022年更是一騎絕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11月當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33.8%,2022年1至11月,滲透率達到25%,提前三年完成新能源汽車滲透率25%的目標。

  “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度及廣度都遠超預期的變革——電動汽車在中國正逐漸從政策及牌照驅動,轉變為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驅動。”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麥肯錫中國區汽車咨詢業務負責人管鳴宇如是說。

  麥肯錫的最新報告提到,中國乘用車市場電動化滲透率在過去幾年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提升,從2020年一季度的不足5%一路上揚至近30%,且滲透率的爆發并沒有局限于一、二線城市,在三、四線城市也是如此。消費者的電動汽車接受度也從2019年的55%一路攀升至2022年的68%。

  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需求驅動,其深層原因是過硬的產品力。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說,從產品看,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飛速,產品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平均技術指標領先,特別是電池技術、驅動電機、電控系統智能化等各方面水平持續提升;從市場看,新能源汽車市場趨向良性發展,市場競爭力持續上升,主力車型銷量增長,消費者認可度日益增長。

  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總裁李赫埈此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需求,正在驅動全球車企轉型。

  市場格局加速重塑

  2022年,汽車市場結構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比如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大幅增長,而合資和外資品牌市場縮水,外資品牌光環不再。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主流中國品牌(包括傳統自主品牌和新勢力品牌)新能源車零售市場份額達到83%左右,其中傳統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場份額超過70%。國際傳統汽車巨頭則出現“船大難掉頭”,在第一輪純電動汽車角逐中“掉隊”。

  “中國自主品牌依托新能源品類迅速崛起,對過往燃油車時代合資品牌主導的汽車市場格局形成了徹底的顛覆。”里斯戰略定位咨詢(中國)合伙人何松松告訴記者。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說:“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及中國品牌的認可日益增強。長期以來,中國消費者樂于為國際品牌支付更高溢價,但如今國際車企的高溢價優勢正逐步消失。”

  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的另一大變化是,傳統車企的新品牌憑借產品力、供應鏈及渠道優勢,趕超具有先發優勢的新勢力品牌,展示實力與后勁。

  中汽協副秘書長柳燕日前表示,很多傳統品牌紛紛完成了品牌煥新,同步開啟品牌新戰略,以新定位和新打法,與新勢力同場競技。

  “之前大家更關注造車新勢力,當下傳統車企已經開始發力。在新能源汽車下半場,傳統車企本身在供應鏈以及渠道方面的優勢開始凸顯。”中信建投資本高級副總裁何健康說,市場對于有傳統車企背景的新品牌具有更高信任度,驅動銷量持續上升。

  比如,吉利汽車旗下智能純電品牌極氪的極氪001車型2021年10月下旬才開始交付,2022年11月當月完成交付11011輛,同比猛增447.3%,平均訂單金額超33.6萬元,成為30萬元以上中國品牌純電車型銷量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極氪、廣汽埃安、東風嵐圖這些表現亮眼的傳統車企新品牌紛紛開始謀求IPO,以獲得更充足的資金支持。極氪已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了IPO相關文件,計劃募資10億美元,埃安則已完成超180億元的A輪融資,并有意在科創板上市。

  需要看到的是,市場競爭高度白熱化下,一些前期表現亮眼的新勢力品牌受制于產能瓶頸、產品定位等因素出現交付量腰斬現象,一些原本處在二、三梯隊的新勢力汽車品牌銷量更是屢屢下滑。

  成中國智造“新名片”

  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出口量已經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

  數據顯示,上汽集團2022年前11個月累計銷量約88.3萬輛,同比增長46.4%。其中,MG品牌銷量突破10萬輛大關,提前實現了“首個10萬輛級海外區域市場”的年度目標。

  吉利汽車2022年前11個月的累計出口量達到178704輛,同比增長83%,特別是吉利新能源產品加速出海,與Grand Automotive集團戰略合作進入歐洲市場,幾何C在以色列電動車市場市占率達到24.3%。

  與此同時,長城、比亞迪、上汽、蔚來等多家車企均將海外出口的主攻方向瞄準了歐洲。

  中國品牌海外投資的步伐也更加堅實。奇瑞汽車計劃投資近10億美元在印尼生產和制造電動汽車,預計年產能將達到20萬輛。比亞迪全資投建的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在泰國落地。

  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周冠嵩表示,中國汽車業對全球領先水平的追趕乃至趕超,根植于電動汽車的跨越式發展。這一彎道超車戰略在經歷多年跌宕起伏后,終于在駛向2030年的汽車行業競速賽上顯露鋒芒。

  里斯咨詢歐洲全球合伙人Michael Brandtner告訴記者,第一波成功出海的是日本汽車品牌,第二波是韓國品牌,如今可以清晰的看到,第三波是由中國車企帶來的電動車出海浪潮。如今,無論是原材料領域還是動力電池的核心零部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都實現了全球領先,基于市場優勢和產業鏈優勢,中國汽車品牌也由此迎來了實現全球領先的歷史性機遇。

  專家表示,我國汽車產品出口單價正在不斷上升,說明出口模式正從低質低價出口向高質優價模式轉變。中國汽車品牌宜抓住新能源汽車已建立的市場優勢打造真正的全球品牌。

十四五將是中國技術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重點機會有哪些?
掃碼關注右側公眾號,回復對應關鍵詞,即可免費獲取以下報告
中投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 1、中投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ocn@ocn.com.cn、0755-88350114,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 2、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投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相關投資并承擔相應風險。
免費報告
相關閱讀
相關報告
大健康產業投資前景預測 大健康產業投資前景預測
熱門報告
最新動態政府招商數字化新工具——中投顧問產業招商大腦!X
熟女同事高潮喷水嗷嗷叫_被调教到喷水的女教师嗷嗷叫_穿丝袜被操喷水嗷嗷叫在线观看_免费